地处浙江省西南部的丽水有着“中国生态第一市”美誉,其有着一个2022年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6.9%、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增长25.1%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32.2%、R&D占比连续数年高于5%、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总数进入全国国家级经开区20强的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(以下简称“丽水经开区”)。如何让绿色发展与生态良性互动?在丽水经开区的工厂、井然有序的设备、自动化的机器手臂之间,有一种看不见、摸不到的“绿”,正点“绿”成“金”,迸发出空前的产业活力,奏响高质量发展协奏曲。 近日,记者在浙江嘉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生态合成革生产车间内,看到一排排设备井然有序地运行着,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不停。值得注意的是,工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的“全副武装”,生产环境也没有了石油基PU材料(传统合成革材料)的异味。这得益于材料“变废为宝”的关键一招——咖啡渣与天然聚合物相结合。 “我们工厂通过生态材料做到了材料循环再利用,而处理过的水资源也能做到低污染,希望凭借绿色低碳的‘渣渣革’等水性革产品形成新的产业规模优势,为绿色发展贡献自身力量。”企业创始人郑嗣铣说。作为一家集开发、研究、生产于一体的生态环保型企业,嘉柯的水性服装革和渣渣革获评2022年度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。 “丽水经开区以生态合成革为核心的时尚产业完成跨越转型,产能占全省的30%、全国的8%,其中水性合成革产能占比全国的25%左右。”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、管委会主任刘志伟介绍。 从“落后产能”到引领风潮的“时尚产业”,一个“绿”字,贯穿了丽水经开区生态合成革产业链的发展之路。 生态合成革产业作为丽水经开区的支柱产业之一,丽水经开区积极探索高新化、绿色化、集约化的发展方向,引进水性替代,对合成革现有企业实施“油改水”“水扩量”,规划约1000亩两处核心区域打造水性合成革生产基地,同时,联合浙江大学、四川大学等科研院所建设6个研发创新平台和合成革国家级检测中心。截至目前,已累计25家企业被评为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,11家企业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,已拥有2家高企研发中心。 如今,这个推行行业水性化,谋划绿色变“革”新路子的丽水经开区,推动生态合成革产业提质增效,也成为全国时尚合成革产业集聚度高、绿色发展水平优、创新发展活力强、产业生态体系完整的产业园区之一。 近年来,丽水经开区实施“绿色化转型、集群化发展、数字化赋能”的“三化”举措,大力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、跨代提级;全面实施“科创倍增计划”,打造产业科技创新高地,强化创新生态支撑,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落地。截至2022年,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.2%,高新投资同比增长132.2%,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9家、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28家。 我们会继续落实绿色发展理念,突出产业高端化、绿色化、智能化、融合化发展方向。”丽水经开区经济促进部相关负责人介绍,接下来,丽水经开区将集中资源培育更多绿色标杆企业,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,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“经开绿色制造”品牌。 |
手机版|人造革合成革圈内人士聚集地 ( 沪ICP备09006060号-7 )
GMT+8, 2025-5-13 06:17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