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否了解一张尚未加工的生牛皮,如何蜕变为汽车驾驶舱中的精美内饰? 在新沂市的江苏明新旭腾科技有限公司(简称 “明新旭腾公司”),每日超千张牛皮会经过数十道精细工序,从原始生牛皮转化为汽车坐垫、方向盘及仪表板的主要用料。 序运转的设备展开。生产经理席笑博戴着手套,用激光笔在牛皮上圈出“黄金三角区”解释道:“并非所有牛皮都会被选用。”被选中的生皮会立即进行盐渍防腐处理,经腌制、水洗、浸灰等步骤,为后续的鞣制工序奠定基础。 从生皮到成品的关键环节中,挤水伸展、真空干燥、回潮等工艺环环相扣 —— 这些看似繁琐的流程,正是生牛皮蜕变为汽车坐垫、方向盘主料的核心密码。 在明新旭腾的转鼓车间,生皮正经历关键的蜕变时刻。生产经理席笑博指着设备控制系统,将无铬鞣技术比作“给皮革做按摩”:“我们用果、皮、叶等植物提取物进行植鞣,就像用天然手法呵护皮革。”转鼓以每分钟 6—8 转的频率轻柔翻动,这种工艺摒弃了重金属污染,既保证皮革贴合汽车内饰的舒适需求,又实现了环保生产。 不同于传统鞣制工艺,无铬鞣技术让皮革在转鼓中完成 “生态升级”—— 没有化学残留的植鞣成分,最终转化为驾驶舱里触手可及的环保真皮,从源头为汽车内饰注入绿色基因。 “优质真皮需要通过重复鞣制来调校干湿度、柔软度等指标。”席笑博拿起干燥后的皮料演示 —— 用力攥紧皮面后松开,皮革瞬间回弹的“记忆弹性”,正是其“用十年不变形”的核心优势。在涂饰车间,机械臂正为某新能源汽车定制的皮革喷涂0.02毫米的高级灰纳米涂层:这层薄膜不仅能抵御咖啡渍、防晒霜等日常侵蚀,更能通过光稳定技术保持色泽恒久如新。 从转鼓车间的无铬植鞣到涂饰环节的纳米防护,每块真皮都要经历“选材 - 鞣制 - 复鞣 - 涂层” 的全链条把控。如今明新旭腾的生产车间每日可产出 1500 张成品皮料,其秘密藏在重复鞣制的工艺精度与纳米涂层的分子级防护中 —— 当指尖触碰到驾驶舱的真皮时,背后是数十道工序对“十年耐用”的品质承诺。 作为中国真皮制革行业的标杆企业,明新旭腾将汽车内饰新材料的创新路径锚定在“环保技术基底 + 数字智能骨架”的双维架构中。在其生产基地,从转鼓车间的无铬植鞣工艺到厂区纵横的能源循环系统,处处彰显着传统制造业的绿色转型密码:微生物发酵热能回收装置如同工业生态的 “代谢器官”,太阳能光伏屋顶与地热转化系统织就清洁能源网络,工业余热回收技术让水资源循环效率提升 40%,最终实现再生能源能耗降低 30% 的低碳目标。 “我们为每道工序植入数字神经。”生产负责人席笑博展示的全流程数字产业链系统,将牧场选皮到整车装配的全周期数据串联成云端可视化网络 —— 原料溯源信息、工艺参数调控、能耗实时监测等环节通过智能算法协同,不仅保障日均 1500 张皮料的稳定产能,更借助数字化排产降低 30% 以上综合成本。如今,一汽奥迪的高端座舱、小米汽车的智能内饰、蔚来与理想的新能源车型中,都能触摸到带着植物鞣制清香的无铬鞣皮革,其 0.02 毫米纳米涂层不仅能抵御咖啡渍侵蚀,更通过光稳定技术实现“十年色牢度”的品质承诺。 当一块生牛皮在转鼓中以 6-8 转 / 分钟的频率完成“生态按摩”,当机械臂以微米级精度喷涂纳米防护层,这场从牧场到驾驶舱的材质蜕变,实则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微观样本。明新旭腾用实践证明:传统匠心与科技创新的化学反应,正让环保新材料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生长出可持续的未来图景 —— 那些在智能生产线上跃动的皮料,正以零重金属污染的姿态,重新定义“中国制造”在全球汽车内饰领域的价值坐标。 |
手机版|人造革合成革圈内人士聚集地 ( 沪ICP备09006060号-7 )
GMT+8, 2025-8-21 08:32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